铬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铬系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周末阅读春秋霸主宋襄公之仁真的不可理喻每周五更新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16:30:54 阅读: 来源:铬系厂家

春秋战国这段时期,是中国人的价值体系、道德观念得以成型的一个重要基底期。而吴越争霸又是其中最为波澜壮阔、惊心动魄,且极具样本意义的一段历史。其间,道德的坚守与唾弃,人性的扭曲与挣扎,承诺与背叛的博弈,忠孝与仁义的抉择,汇成了万千爱恨情仇、悲欢离合,激起了无数心海狂澜,情丝乱缕。

所以,我用心理学的手术刀来解剖这段历史,也就有了这套“心理吴越三部曲”(《鞭楚》《辱越》《吞吴》)。这一幕幕已经过去的历史,彷佛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心理学实验。在这些不可复盘的“实验”中,楚平王、费无忌、太子建、伍子胥、阖闾、要离、孙武、楚昭王、勾践、夫差、伯嚭、孔子、子贡、范蠡、文种、西施等诸色人等在独特的文化情境中本色“出演”,他们用生命经历的心灵抉择与命运煎熬,值得我们感同身受,更值得我们引以为镜。

导读:

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,“所谓历史,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,一打开门,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”。在“心理吴越三部曲”(《鞭楚》《辱越》《吞吴》)中,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。《鞭楚》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,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、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。楚国在楚平王当政的时候,重用佞臣费无忌。费无忌为了一己之私,先是撺弄楚平王诈夺为儿子太子建迎娶的秦国美女孟嬴,后来又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父子关系,终于导致太子建被废,亡命天涯。为了斩草除根,费无忌进一步鼓动楚平王杀害无辜的忠臣——太子太傅伍奢。伍奢的长子伍尚顾惜父子之情,主动陪父亲就死。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却不甘心接受昏君奸臣的摆布,怀着对故国故土的深仇大恨,历经千难万险,逃亡至楚国的敌国——吴国。为了借助吴国的力量为自己复仇,伍子胥殚精竭虑,帮助吴国的公子光刺杀吴王僚,成为吴国之王(即吴王阖闾)。此后,伍子胥又帮助阖闾筑建都城,延揽贤才,强兵富国,终于在苦苦等待了十六年之后,率领吴兵,势如破竹般攻破了楚国的都城——郢都。复仇的念头不但为伍子胥提供了永不枯竭的人生动力,也推动他冲破了所有世俗规则的束缚。他以楚国旧臣的身份,以下逆上,毫不留情地摧毁了楚国历代国君的宗庙,还将已经死去的楚平王掘坟鞭尸,畅快淋漓地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,是为“鞭楚”。

展开剩余83%

但是,楚吴两国之间的仇恨却并没有因为伍子胥的复仇成功而消弭。相反,伍子胥的这一次复仇,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仇恨。吴国的另一个邻国越国,借着吴楚交兵的机会,对吴国的后方发起了攻击。吴王阖闾退兵回国休整后,为了报复越国,又亲率大军对越国发起了攻击。但是,阖闾过于托大,阴沟翻船,不慎被越国击败。英雄一世的阖闾本人也为这一次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吴越两国由此结下了无法开解的血仇。重臣伍子胥扶立太子夫差继位。夫差朝夕不忘越人杀父之仇。在为父守丧三年后,他亲自出征,对越国发起了报复性的攻击。这一次,实力弱小的越国不再拥有前一次的幸运,被强悍无敌的吴国打回原形。越国精锐大部被歼。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,既然无可幸免,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,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。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,巧妙斡旋,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,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。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,为阖闾守墓,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,是为“辱越”。

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的屈辱之后,最终赢得吴王夫差的信任,被夫差释放回到越国。

然后上演了一部被后世人脍炙人口、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,这就是蒲松龄的对联,“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。苦心人,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”细细盘点整个中国历史,兵败被俘、屈身为奴的君主并非只有勾践一个,但能够坚忍不拔、忍辱负重、绝地反击、以弱胜强、实现惊天大逆转的,却只有勾践一人。勾践完成的这一举世无双的丰功伟业,就叫做“吞吴”。人们把勾践的成功称为“吞吴”。这一个“吞”字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勾践所取得的成功的侥幸与不可思议。当我们比喻人心不足时,往往用“蛇吞象”来表达。一条小蛇和一头大象,相差何其之大,但是小蛇竟然想要吞象,这显然是不可能的。而“越吞吴”就等同于“蛇吞象”。因为长期以来,就实力而言,吴国不啻是一头大象,而越国只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小蛇。勾践之所以能够完成举世罕见的“蛇吞象”,也是和他自己的坚持不懈、永不放弃分不开的。这就是越王勾践的励志故事“吞吴”。

读春秋时代的故事,探究中国人性格形成的历史原因。

以史为镜,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比《二号首长》还好看的官场斗争、职场励志小说。

这是很多读者“憋着尿”一口气看完的,比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还好看的心理历史小说。

今天我们开始阅读心理吴越三部曲之《吞吴》第28节,继续读这些激荡人心的春秋人物故事。

开心阅读28 称霸的三个条件

吴王夫差当然是想名正言顺地称霸天下的。那么,称霸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?为什么吴国现在还没能真正称霸呢?

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霸主,总结齐桓公的称霸之道,主要有三点:

第一,国力(特别是军事实力)强大,关键时刻能够用武力征服悖逆者,可以归结为一个“勇”字。

第二,抑强扶弱,排难解纷,以义举获得各诸侯国的拥戴,可以归结为一个“仁”字。

第三,尊重日渐式微的周王朝,以周天子的名义行事,以获得道义上的合法性,可以归结为一个“义”字。

“勇”、“仁”、“义”,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。这其中,“勇”所代表的实力固然是关键,但“仁”、“义”的名声却不容小视。

关于春秋五霸,一直有多种说法。而其中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是:齐桓公、宋襄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和楚庄王。

这五霸中,最具争议的是宋襄公。而人们将宋囊公视为五霸之一,正好是一个证明“仁”、“义”在称霸中的重要性的最好例证。

从历史的结果回头看去,宋襄公实在称不上是一个霸主。

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去世后,因为他生前曾经把儿子交托给宋襄公,宋襄公也就因此获得了类似于霸主的地位。周襄王十三年(公元前639年)春,宋、齐、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。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,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,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、齐两国的国君高,盟主非己莫属。但是楚成王却下令把宋襄公拘押起来,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。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回国,大失面子。

而最令宋襄公名扬天下的则是他所奉行的“仁”,是为“宋襄公之仁”。

公元前638年(周襄王十四年)十一月初一,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,宋军已占有利之地,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。当楚军开始渡河时,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:“彼众我寡,可半渡而击。”宋襄公拒不同意,说仁义之师“不推人于险,不迫人于阨”。楚军渡河后开始列阵时,公孙固又请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混乱、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,宋襄公又不允许,说:“不鼓不成列。”直待楚军列阵完毕后方下令进攻。由于楚军实力强大,经激战后,宋军大败。宋襄公亲军全部被歼,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。

战后,国人皆怨宋襄公指挥不当,但宋襄公向臣民辩解说“古之为军,临大事不忘大礼”、“君子不重伤(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)、不擒二毛(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)、不以阻隘(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)、不鼓不成列(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)”,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。第二年五月,宋襄公就因伤重而死。

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,宋襄公之仁实在是妇人之仁,迂腐可笑。但其实,宋襄公的行为却颇合当时的道德标准。也正因如此,这个活得窝囊、死得也窝囊的君主竟然被列入了春秋五霸的行列,而且也为后世的学术界所认可。

春秋之际的诸侯国国君何其之多,有所成就的也不在少数,为什么偏偏就会有人将宋襄公选入呢?可见,就当时的价值标准而言,仁义的言行举止也是称霸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
回到夫差的话题。

在子贡的说服框架中,宽恕越国而不再讨伐就是仁的体现。伐齐救鲁更是铲强扶弱的义举。况且,鲁国是周朝开创之初最负盛名的周公的封地,存鲁就是尊重周王朝最好的行动。这就符合了“仁”、“义”这两个条件。

对于夫差和吴国来说,称霸的第一个条件在夫差的父亲阖闾手上就已经达到了。但吴国之所以一直没有被周天子明文宣布为天下霸主,正是因为其在“仁”、“义”上的欠缺。

现在,讨伐齐国,可以再一次威震天下,持续强化第一个条件的满足。而如果坐视不顾,一旦齐国吞鲁而强,吴国的实力反而就相对变弱了。

夫差要想称霸,恕越、伐齐、救鲁就成了必然之举。而这三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,行一事而称霸业,又是多么划算啊!回头看看齐桓公,做了多少件事情,才满足了“勇”、“仁”、“义”三大条件,克成霸业!

由此,这个“三合一”的机会就成了百年不遇的良机,夫差绝不想,也绝不敢错过!事实上,夫差从来也没有把齐国和越国放在眼里。在他看来,恕越、伐齐、救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。所以,他不由自主地接受了子贡的建议,听从了子贡的安排。

至此,子贡经由“恐惧”,又达成了一次貌似不可能达成的奇效说服。但是,在说服吴王夫差后,子贡并没有觉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,而是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个隐患。如果他不能消除这个隐患,吴国的伐齐救鲁还是有可能半途夭折。

这个隐患就是越国。

子贡知道,越国虽然早已在厉兵秣马,但轻易不敢对吴国发起进攻。但是,一旦吴国主力千里北上,国内空虚,越国就很可能抓住这个机会,乘虚而入,出兵伐吴。那么,即便夫差已经出兵,也会立即掉头转向,回师伐越。那么,吴国的伐齐救鲁之举就半途而废了,鲁国还是不能保全。

虽然此刻夫差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隐患,但子贡不能不预先早做准备。

为了杜绝越国捣乱的可能性,子贡又对夫差说:“如果强大的吴国还是对弱小的越国有所担心,那么,我就去越国面见越王,劝说越王派出精兵,跟着吴军一起去救鲁伐齐。这样,大王您既能削弱越国的实力,又能获得为拯救诸侯而去讨伐强暴的好名声。”

看起来,这趟差使是子贡自找的,但其实却正是子贡的深意所在。

这是一个一箭数雕的好主意。

对于吴王夫差来说:

第一,越国派出精兵后,国内实力空虚,就不可能对吴国发起偷袭。

第二,越国之兵随同出征,也可以增强吴军的实力。

第三,有越国之兵跟随,不管实际有多少人马,都算是吴国带着诸侯联军一起去作战,非常有面子。

对于子贡自身来说(子贡的目的与立场始终很明确,那就是要保全鲁国),越国一旦派兵跟随吴国出兵,不但不能在背后捣乱,还能在增强吴军实力后,有更大的可能击败齐国。

而且,当子贡用这个建议彻底断绝了夫差的最后一丝恐惧后,他此前所达成的说服也就变得牢不可摧了。否则,夫差伐齐的决定就可能因为重臣伍子胥的力谏而告吹。后来,在子贡走后,伍子胥果然强烈反对夫差北上伐齐,劝他一心一意对付越国。但由于子贡早已未雨绸缪,彻底消除了夫差的恐惧,伍子胥的意见也就被夫差坚决否定了。

子贡利用环环相扣的恐惧感,接连说服了齐相田恒和吴王夫差,但却得不到片刻安歇,只能再度启程,踏上奔往越国的漫漫长路。

不过,到了这个时候,子贡对于“恐惧说服术”的运用已经得心应手、娴熟自如了。而他将要面对的越王勾践,正是一只“惊弓之鸟”,有着非常明显的恐惧感,子贡当然会一如既往地运用“恐惧说服术”了。

再说勾践听说子贡从吴国而来,知道必有要事,立即命令臣属清扫道路,做好准备,并且亲自到郊外去迎接,还用自己的车载着子贡到馆舍入住。

这是子贡到目前为止,游历三个国家,所受到的最为隆重的接待了。越国虽是小国,但勾践也是一国之君,为什么他会对子贡如此恭敬有礼呢?

这正说明了勾践的内心非常虚弱,对吴国以及和吴国相关的人与事都怀着极为深刻的恐惧。

勾践并不知道子贡的来意,但仅仅子贡从吴而来这一点,就足以让勾践满心戒备了。子贡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幕背后的微妙心理,也就对自己的“恐惧说服”更加胸有成竹。

勾践恭恭敬敬地对子贡说:“我们越国是个偏僻鄙陋的地方,居住的也都是蛮夷异族之人。端木先生竟然屈尊光临,不知有什么指教?”

子贡的说服就从“恐吓”开始,他毫不客气地说:“我是特地来凭吊你的。”

一件值得别人来“凭吊”的事,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。子贡这样说,就是想直截了当地利用“恐惧”的力量,迅速击溃勾践的心理防线,让他毫无异议地服从自己的安排。

但是,越王勾践的反应却让有点掉以轻心的子贡深感意外……

心理感悟:当一个人迫切需要“仁义”的时候,那么他距离成功就不远了。

﹙未完待续,相约下周五﹚

看的不过瘾吧?如果你想抓紧看完,现在正是入手此套书最佳时间!

心理吴越三部曲《鞭楚》《辱越》《吞吴》三本套装全新上市,定价117元,

现在正在搞69折促销活动,详情见页面信息,一次性购买,真正的货真价实。

作者简介:

陈禹安心理管理学家、资深互联网商业观察者、资深书评人、高级经济师、宁波大学特聘教授。开创“心理经管”与“心理说史”两大写作流派。

“心理说史”的代表作有“心理吴越三部曲”(《鞭楚》《辱越》《吞吴》三本),《向子贡学说服》,漫画心理三国三部曲(《我是曹操,我怕谁》(上下册)《忠义保证前途》(上下册)《无算计,不诸葛》(上下册))等。

“心理经管”的代表作有《激励相对论》(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另类激励法)《海底捞能捞多久》《这是CEO的菜》(高管必备的几项战略思维)《心理乔布斯》(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的心理密码)《人性之根——互联网思想的本质》等共计20余部。

傲视Q传安卓版

小小首富破解版

口袋之旅破解版